弘公将简约的皈依文念完,依法授毕三皈依,对子恺说:“子恺!从今天起,你正式皈依佛门了。望你以已有的成就,护持佛法;并以已有的深愿,行持佛法;以所有的知识,宏扬佛法。”
“是的,师父!”
这,便是李叔同传《悲欣交集》中,弘公为丰子恺授皈依戒时的情景。
1918年,李叔同剃度为僧。作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,李叔同先生的门生,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。
由于深受弘公熏染,在音乐和美术领域浸淫尤深,又是大师的得意高徒,1927年农历9月26日丰子恺29岁生日那天,他拜弘公为师,正式皈依佛门。弘公为其取法名“婴行”。
丰子恺曾在《怀李叔同先生》中,历数过:
曲襟背心的李叔同——风流上海滩的翩翩公子;
洋装时代的李叔同——赴日留学生;
布衣布鞋的李叔同——“温而厉”的老师;
研究道学的李叔同——曾断食17日的欣欣道人;
遁入空门的李叔同——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祖。
最后丰子恺总结道:“从翩翩公子一变为留学生,二变教师,三变而为道人,四变而为和尚。每做一种人,都十分的像样。好比全能的优伶:起青衣像个青衣,起老生像个老生,起大面又像个大面……都是认真的缘故。”
就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那年秋天,为弘扬佛法、宣传仁爱,师徒二人便开始了《护生画集》编绘的筹划。关于《护生画集》的主旨,丰子恺在《劳者自歌·切勿毁之己》中讲道:
“《护生画集》之旨,是劝人爱惜生命,戒除残杀,惜生是手段,养生是目的……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,我劝他不要。并非爱惜蚁,或者供养蚂蚁,之恐这一点残忍扩而充之,将来会变成侵略者,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……”
自然众生万物是平等的,人与自然万物之间,应该和睦相处,而不是相互残害。而“爱物并非爱惜物的本身,乃是爱人的一种基本练习”。“护生”就是“护心”,护着人类一颗仁慈之心、平等之心、利他爱人之心。
1929年2月《护生画集》由开明书店出版,全书50幅画由丰子恺所作,弘公为每幅画逐一配诗并书写。1939年,丰子恺为纪念弘公60寿辰,绘作《护生画集》续集,共作画60幅,寄给在泉州的弘公。
弘公非常欣慰,给丰子恺写信说:“朽人70岁时,请仁者作护生画第3集,共70幅;80岁时,作第四集,共80幅;90岁时,作第5集,共90幅;百岁时,作第6集,共百幅。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。”丰子恺即回信表示:“世寿所许,定当遵嘱。”
《续护生画集》1940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,夏丏尊为之作序,弘公书写文字并作《跋文》。弘公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圆寂,《护生画集》的使命丰子恺铭记于心,终生为之努力,从1928年起到1973年,他前后相继画了45年。
1950年《护生画集》第3集70幅在上海出版,1961年《护生画集》第4集80幅在新加坡问世,1965年《护生画集》第5集90幅也在新加坡发行。
《护生画集》第四集(丰子恺画,朱幼兰书)
1966年,丰子恺遭到非人折磨。无论环境多么险恶,他不忘师嘱。1973年,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秘密绘作《护生画集》第6集,决心兑现“世寿所许,定当遵嘱”的诺言,完成100幅后交由朱幼兰(皈依印祖)保管。
1975年9月15日,丰子恺与世长辞,终于未能见到《护生画集》全部出齐。1978年秋,广洽法师赴沪,当其从朱幼兰处了解实情后,大为感动,于是募款将第一至六集交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出版,1979年10月《护生画集》终于圆满告罄。
《护生画集》最后一幅画(丰子恺画,朱幼兰字)
1985年9月,《护生画集》六集原稿由广洽法师捐给浙江博物馆收藏。
丰子恺用充满了爱心的笔触,画出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故事,每一笔每一句都如冬阳,让人从心里得到启示,得到温暖。”